轉知:不可不慎的掠奪性出版(Predatory Publishing)

資料來源:中研院訊(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E4%B8%8D%E5%8F%AF%E4%B8%8D%E6%85%8E%E7%9A%84%E6%8E%A0%E5%A5%AA%E6%80%A7%E5%87%BA%E7%89%88/)

不可不慎的掠奪性出版

2018-11-08 | 生活中研

1678

作者 / 研究誠信提升計畫辦公室(學術處)

小胡是個在國立大學任教的助理教授,年輕、有衝勁,也有滿腔想將所學全數貢獻於社會的熱情。對小胡而言,能在夢想中的學術殿堂工作雖然令人感到興奮,不過,和許多年輕的學者一樣,他同時也面臨著研究經費爭取以及升等的巨大壓力。

某個秋日的周末下午,小胡到研究室埋首趕工,撰寫他最新研究成果的學術論文,準備投稿。趁著思緒的空檔,小胡順手點開outlook收信,在他的電子郵件信箱,正躺著一封標題為「Call for Papers」的郵件,是由一個看起來頗專業的學術性出版商寫來的,內容大致上是為某個他們旗下的學術期刊進行邀稿;這個學術期刊以Open Access的出版型態,有快速審閱快速發表的特點,保證只要短短三週,文章就可以通過審核,然後刊出;出版商強調他們的期刊已被世界多所知名圖書館及資料庫收錄,並且有多位具學術聲望的專業編輯進行審稿。小胡點擊郵件中附帶的連結,看到的是製作專業的網站,看起來這個期刊一年內刊登了不少文章,出版社提供的期刊impact factor看起來也還不錯。這篇文章若能在短時間內被發表,對於正在準備升等的小胡來說,可謂一場及時雨。「好,就是它了!」小胡心中默默地想著,等他這一篇論文完成,就來投稿到這個期刊吧!

晚上回到家後,小胡喜孜孜地跟太太分享這個令人雀躍的消息,小胡太太聽完他的描述後,並沒有出現小胡期望中同樣興奮的神情,反而是一臉正色,嚴肅的說:「這個聽起來很像是所謂的『predatory publishing』喔!我建議你要投稿前,先做一些功課,了解一下這個出版商的來歷比較好。」

什麼是predatory publishing(掠奪性出版)呢?

在說明掠奪式出版(predatory publishing)之前必須先提到開放取用(open access)。開放取用的精神是崇高的,它希望所有人,只要有電腦跟網路,都可以自由、免費的取得知識。以期刊為例,相較於由讀者付費來取得刊物內容的一般期刊,開放取用的其中一種方式[1]是由作者支付刊登費用,讀者可以免費在網路上取得文章,此方式無疑可以讓知識更廣為傳播。可惜的是,掠奪性出版商利用這個特點,以電子郵件吸引作者投稿,在接受手稿時向作者索取刊登文章的費用,宣稱他們提供同儕審查、編輯、校稿等服務,但實際上卻沒有。他們用欺騙[2]和不透明的方式讓作者誤會他們是正當的出版社。然而,他們對學術毫無興趣,只想以此牟利,作者的研究心血卻因此被刊登在劣質的期刊上。

投稿到掠奪性期刊會有什麼問題

  • 一旦投到掠奪性期刊想要拿回自己的文章,常要付一筆頗為昂貴的費用,作者常無法負擔,一篇文章就這樣被卡住,失去投到優良期刊的機會
  • 對學術成就毫無幫助,甚至可能會有負面影響,並且浪費機會
  • 手稿可能可以被拿回,但是出版社沒有將該篇文章下架,後繼的研究在這篇缺乏同儕審查、可能存在錯誤的研究上堆疊,對往後的研究可能有不良影響,造成學術資源的浪費

如何評估一個期刊?

  • 透明出版社是否提供詳盡、可證實的聯絡資訊。當出版社只能透過電子郵件聯絡、不透露其確切所在地時,就該有所警覺
  • 編輯群期刊是否提供主編與編輯群的名單、有無正確列出他們的服務單位。其中是否包含該領域的知名專家?如果可以,聯絡其中的成員詢問他們對該期刊或出版社的評價
  • 費用是否清楚說明作者需要支付的費用?出版過程中若被要求其他費用,就要提高警覺
  • 版權在開放取用出版中,作者保有著作權,使用者取用時採用創用CC授權(http://www.creativecommons.org.tw/explore)或其他相似授權。若出版社聲稱他們以開放取用作為運作模式,確認出版社是否使用這些法規
  • 文章品質閱讀該期刊過去發表的文章,評估它們的品質。必要時,連絡其中作者詢問其與該出版社合作的經驗
  • 同儕審查期刊是否清楚交代同儕審查的程序、提供的時程是否務實。如果可以,查證出版社所稱的impact factor是否屬實
  • 相關組織的會員期刊若聲稱其為開放取用期刊,檢查他是否為以下組織的會員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 (OASPA) (https://oaspa.org/)或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https://doaj.org/)
  • 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感覺有問題,請花點時間查證

請注意:不同的出版社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小心為上策。

掠奪性會議predatory conferences

除了掠奪性期刊,另一種以學術形式來營利的手法為掠奪性會議。掠奪性會議的對象通常是年輕學者,以阿諛奉承的電子郵件邀請學者擔任會議引言人或主講人,然而這些公司只想賺錢,絲毫不在意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把全然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個會議。因此,與會人士可能花了大筆的錢遠道而來,卻沒有得到任何寶貴的經驗。

延伸閱讀:

  1. Beall’s list
  2. 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
  3. Open access: All human knowledge is there-so why can’t everybody access it?
  4. Predatory conferences–A case of academic cannibalism
  5. 交通大學Q1優良期刊列表
  6. VIDEO: Jeffrey Beall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How publishers dupe autho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wgj5lc0dE

References:

  1. Beall, J. (2014). [Editage Insights]. (2014 June 9). Jeffrey Beall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How publishers dupe authors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wgj5lc0dE
  2. Butler, D. (2013). “The dark side of publishing”.  Nature, 495, 433-435.
  3. Grant, A. (2018). “The proliferation of questionable conferences”,  PHYSICS TODAY. Retrieved October 1, 2018 from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2.20180718a/full/
  4. Offic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datory Publisher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 2018 from
  5. https://osc.cam.ac.uk/about-scholarly-communication/author-tools/considerations-when-choosing-journal/predatory-publishers
  6. Springer Nature. “What is open access”, Springer Nature. Retrieved October 1, 2018
  7. Lego images are created by PPRI, Academia Sinica. All other images were downloaded from Pixabay relea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CC0.